“華為汽車賣場”橫空出世
早在去年,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首席執(zhí)行官、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首席執(zhí)行官余承東就透露,華為在考慮成立智選車生態(tài)聯盟,以統(tǒng)籌所有與華為智選車合作的汽車品牌的營銷、服務、渠道等,方便統(tǒng)一管理。6月初,華為解決了問界商標歸屬問題。賽力斯旗下重慶潽康企業(yè)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將問界商標轉讓給了華為。這為華為利用問界這一品牌開展生態(tài)營銷掃清了障礙。余承東表示,華為通過成立問界生態(tài)汽車聯盟,選擇少數幾家車企加入,強強聯合、共同開發(fā),把體驗打造到極致,并做好定位區(qū)隔。
進駐華為智選車生態(tài)聯盟的產品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根據規(guī)劃,賽力斯將于今年推出M7智駕版、全新的M9。奇瑞汽車董事長尹同躍透露,“奇瑞與華為的‘baby’四季度就出來了。”據了解,該車定位于純電動轎車,根據規(guī)劃,雙方至少會推出5款高端智能電動汽車。
4月,華為與北汽極狐的合作模式從Huawei Inside模式升級為智選車模式。據悉,雙方將聯合研發(fā)一款全新車型,新車預計將于明年上市。早在2月初,中建集團官網發(fā)布消息稱,中建六局聯合體中標安徽肥西新能源汽車智能產業(yè)園EPC項目,中標額約15.44億元。該項目工期為一年,生產車型級別覆蓋B級到D+級,年產能為30萬輛。此項目即為江淮與華為合作的新能源工廠。據了解,江淮和華為合作的工廠明年建成,定位于超高端豪華純電動汽車,瞄準80萬~100萬元市場。
不再銷售單一車企的車輛是此次智選車汽車賣場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今后華為智選車合作伙伴產品都將在該渠道銷售。據華為智選車合作伙伴透露,新的汽車賣場,既不是傳統(tǒng)汽車4S店加盟模式,也與特斯拉和造車新勢力采用的直營模式有區(qū)別,華為雖然不需要投入重金建店,但會對渠道有較強話語權。
公開消息顯示,華為計劃同時向原有華為終端經銷商和外部投資人招募問界經銷商,采用加盟代理模式。渠道鋪設的方式包括新建和舊有門店擴容,但舊門店要求為汽車開辟一個足夠大且獨立的區(qū)域。華為將優(yōu)先從原來的手機端門店投資人中招募,同時也開放了部分額度給外部投資人。有華為智選合作車企的內部人士透露,華為正計劃建設問界品牌統(tǒng)一銷售渠道。
借助華為流量和渠道提升銷量
作為一個跨界合作誕生的品牌,問界的銷售始終“不走尋常路”,一直是華為在主導其銷售,M5也成為第一款放在華為手機門店中銷售的車輛。借助華為手機強大的營銷網絡,問界的營銷渠道得到快速構建。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借助華為的網絡,車企的終端銷售網絡得以快速推進,同時,又可以減少營銷網絡方面的投資,這是車企接受華為賣車的原因之一。
借助強大的營銷網絡和華為IP效應的影響力,問界的銷量也在快速攀升,最高月銷量突破了1.2萬輛,很快成為新能源汽車月度銷量排行榜前幾位的???。2022年,問界的銷量超過了7.5萬輛,這是很多造車新勢力很難達到的銷量成績。“隨著國人對華為品牌的認可度的不斷提升,借助其手機營銷渠道賣汽車可以為車企帶來很大的流量。”一位自主品牌市場部負責人坦言,這是很多車企選擇與華為合作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對那些市場表現并不太好的企業(yè),華為的IP效應或可為其帶來驚喜。這方面,賽力斯率先嘗到了甜頭。正是看到了賽力斯的發(fā)展,極狐也一直在嘗試與華為展開銷售方面的合作,雖然一直未能落下實錘,但雙方的合作意愿并未減退。
對于不同車企的車輛放在一起銷售是否會帶來沖突,華為方面也早有準備。余承東表示,規(guī)劃的車型定位都不沖突,有SUV、轎車、MPV,轎車中有B+級、C級、D級車。“所以每個車企做的產品是不重疊的。”余承東說。不用自己構建智能化研發(fā)體系和營銷網絡,加入華為智選車模式,于某些車企的確有著不小的吸引力。
不造車卻將主導造車
賽力斯集團首席技術官、賽力斯汽車(輪值)總裁許林表示,賽力斯和華為的合作模式是真正由賽力斯主導、華為高度賦能進行的聯合設計、聯合開發(fā)以及聯合質量控制和聯合營銷,跟“華為造車”是兩回事。華為造車一直是其跨界汽車行業(yè)后業(yè)內外關注的焦點。目前看,雖然華為并未將觸角延伸至汽車生產這一環(huán)節(jié),但其對造車的影響卻在不斷延展,甚至開始主導造車。
余承東表示,華為智選車的合作模式已逐漸明確,將由華為和車企雙方共同努力。華為將提供領先的2C體驗設計、智能化技術和安全質量標準,而車企方面將提供整車工程能力、4.0智慧工廠和供應鏈管理。雙方將共同開發(fā)、聯合打造華為主導設計的合作車型。智選車模式將主導設計,并共同開發(fā)、聯合打造。華為智選模式業(yè)務下,華為將深度參與品牌打造、產品設計和定義、營銷服務等。余承東介紹,華為主導車型從生產到零部件選用再到銷售全生命周期,銷售渠道由華為全責負責,產品會在華為智能生活館、華為授權體驗店等華為線上、線下渠道展示??梢钥闯?,在這種模式下,華為雖然沒有造車,但對于造車卻起著絕對主導的作用。
不過,華為主導造車也是無奈選擇。用余承東的話來說,華為這樣做也是被逼無奈,“因為車企提供的體驗遠未達到華為的標準,華為無奈之下只能自己主導。”余承東說。賣車如此,主導車輛生產同樣如此。“一些車企的質量管理水平,如果以華為的質量標準來說,還處于石器時代。”余承東坦言,為了提供更好的消費體驗,華為不得不主導車輛的質量管理、銷售等工作。
智選車模式的確可以為車企新能源汽車的發(fā)展提供加速作用,但也并非所有車企都愿意接受華為智選車模式,關鍵還在于華為主導權的增強。“我相信造車新勢力都不太可能在智能化上選擇華為,因為他們?yōu)榱耸兄担瑸榱烁鞣矫娴目刂泣c,有自己的追求;國際的巨頭們因為華為被制裁,也不會選我們。那誰會選我們?傳統(tǒng)車企,傳統(tǒng)車企如果怕失去靈魂,也不會選我們。”余承東說。自身的生產制造能力疊加華為智選車模式,或許可以幫助一些企業(yè)搭上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fā)展步伐,這未嘗不是一種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