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車主投訴廠商,說自己14年提的帶“T”車,消耗機油太厲害了,加機油就像加汽油似得,1千公里消耗接近1升機油,他強烈要求廠商更換發(fā)動機總成,排氣管總成,電腦版,5萬公里以內不能成出現(xiàn)同樣毛病。
1千公里消耗近1升機油帶T發(fā)動機須注意
這位車主真是點背呀,不過帶T車,也就是帶渦輪增壓發(fā)動機的車型是不是機油損耗普遍偏高呢,確切的說如果不是發(fā)動機漏油了,那肯定就是燒機油。那什么情況下會燒機油呢,一般有三種情況。
1.活塞環(huán)泵油
這個所有的發(fā)動機都會有,或多或少,發(fā)動機開發(fā)當中會有嚴格的設計限定,所以即使普通自然吸氣發(fā)動機也不會在這方面消耗過量機油,除非活塞環(huán)或者缸套磨損過于嚴重。
2.曲軸箱通風
因為曲軸箱通風會將曲軸箱中的機油油霧同時送進進氣管,所以在氣缸蓋上曲通管路中一般有迷宮式密封油氣分離裝置,如果設計匹配正確,通過此裝置的油霧非常有限;渦輪增壓器漏油正常情況下是無法用肉眼觀察到的。一般情況下一般人確實更愿意相信自己的眼睛的直觀觀察,而不是其他別的什么東西。所以相信曲通有問題的人可以就此打住不必往下看了。
3.渦輪增壓器泄漏
這是機油的最大泄漏源。渦輪增壓器的密封就是靠壓縮機葉輪背后的壓力來“頂住”活塞環(huán)后面機油的壓力。一旦頂不住,那就漏油,當然漏油量不是很大,但是長時間漏,積少成多,量還是很驚人的。同理,渦輪端也會有同樣的漏油情況。下面這個圖還是個對漏油而言比較可靠的結構,因為你可以看到這里有兩道活塞環(huán)。一般增壓器由于尺寸和設計(轉子動力學等)的限制,只有一道活塞環(huán),漏油的可能性更高。
其實漏油是渦輪增壓器不能解決的問題。如上面所說,一旦葉輪背后的壓力小于機油壓力,就有漏油的風險。那么什么時候會產(chǎn)生上述風險呢:
1.高速低負荷:比如下坡,在檔位上,松開油門,發(fā)動機倒拖,此時葉輪背后是負壓,而油泵流量壓力是跟發(fā)動機轉速成正比的,此時高油壓會導致漏油風險。
2.長時間怠速:此時壓縮機背后壓力在大氣壓附近,有可能有一定真空度,此工況長時間運行,有誘發(fā)漏油的風險。尤其是在北方冬天,機油粘度非常高,一開機,機油壓力可能在4個大氣壓左右,此時活塞環(huán)兩側壓力一邊倒,不漏也難。
以上兩點是最容易產(chǎn)生漏油的,雖然汽車的說明書里沒有對這些情況作出明確的警告(不過你可以看看一般渦輪增壓發(fā)動機的說明書,書中說不建議長時間怠速和原地熱車,你以為真的是如書中所說為了讓你節(jié)省燃油降低排放?我不知道。反正開發(fā)增壓器的時候都會明確告訴車廠,你這么開漏油了是你的問題,別來找我索賠。另外你可以再仔細看一下自然吸氣發(fā)動機的說明書,做一下對比。),但是開增壓車的人一定要注意。
而中國的路況和駕駛習慣決定了很多人喜歡這么開車:長時間怠速(堵車,夏天停車吹空調等等),小油門開車以保證省油。車總是運行在小負荷狀態(tài),實際上這些駕駛習慣剛好加速了漏油的進程。對于這種駕駛員,我建議還是買自然吸氣的好過跟風買增壓的車,否則你自己白花錢不說,車要是有靈魂,每天都要感嘆“駢死于槽櫪之間”,豈不讓人傷心?
據(jù)觀察,所有的增壓器在是用之后都會多多少少漏,5萬公里不漏的增壓器我沒見過。但不能說增壓器漏了就是失效。實際上現(xiàn)在越來越認為增壓器漏油不可克服,漏油也是增壓器性能的一部分。只要在兩次更換機油之間機油標尺油跡不會從上刻度降到下刻度以下,應該就沒有問題。
但是燒機油會導致三元催化失效,這是唯一需要用戶擔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