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支重輪的硬度大于軌道鏈節(jié)的硬度,所以軌道鏈節(jié)首先磨損。當磨損嚴重時,平臺框架上會出現一層鐵屑。判斷行走裝置是否啃軌的方法,推土機使用數小時后,觀察履帶鏈節(jié)的內外磨損情況。如果磨損且手摸感覺光滑無臺階,則為正常磨損;如果磨損發(fā)澀并出現臺階,則是啃軌現象。
造成啃軌現象主要有下列幾個原因:
一、臺車架制造問題:
在臺車架的制造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臺車架的橫梁孔和斜撐的軸線不垂直于滾輪安裝孔的中心線,導致左右臺車架的中心線不平行,形成八字形側(內八字形)或倒八字形側(外八字形)。推土機向前行駛時,履帶內側移動(履帶外側移動),向后行駛時,外側移動(履帶內側移動),支重輪的輪子沿軌道鏈產生側向力,防止這種側向移動,從而造成啃軌現象。
另一種臺車架的制造問題是由于加工原因造成臺車架大梁孔與斜支撐孔的中心不重合。如果把支重輪安裝面作為基準,斜支撐孔軸線比臺車架大梁孔軸線高(或低)時,臺車架在機重的作用下把履帶壓向外側(或內側),運動時履帶向外側移(或向內側移),而支重輪輪沿阻止這種側移,產生側向力,引起啃軌。如果推土機前進后退都是同一側偏磨,大多數是這種原因引起的啃軌。這種啃軌在使用中無法克服,必須更換合格的臺車架才能解決。
第三種臺車架的制造問題便是由于加工原因造成臺車架支重輪安裝孔的中心線不在一條直線上,且偏差很多,不論推土機前進還是倒退行駛都會造成軌鏈節(jié)兩側同時異常磨損,縮短行走裝置壽命,只有更換合格的臺車架才可解決。
二、引導輪的調整不到位:
引導輪的主要功用是引導履帶正確地卷繞。當同一側的支重輪中心與引導輪中心不在一條直線,且偏差太大或引導輪橫向間隙過大,會引起履帶容易發(fā)生偏磨或脫落,此時可以通過調整引導輪中心及側向間隙來克服啃軌問題。此外,在加工過程中,導向輪的中間肩部軸向偏移;兩側滾道的直徑不同,使得兩側滾道的張力不同,這使得滾道易于移動。滾道母線與履帶鏈銷軸線不平行,導致履帶鏈局部打滑,造成啃軌。
三、鏈輪壓裝不到位
由于鏈輪的壓裝不到位或壓裝過度,都會使鏈輪的中心與支重輪的中心不同線,偏差過大,在鏈輪驅動下會把履帶驅偏,引起向內或向外側移而啃軌。這可以通過測量左右鏈輪輪距來得以證實。由鏈輪中心距與理論相差太大而造成的啃軌是由加工和裝配引起的,在使用時無法克服。
四、支重輪、驅動輪引起的啃軌
除了沿著軌道表面滾動軌道之外,支重輪還夾住軌道以防止其橫向滑出;推土機轉彎時,會使履帶在地面上橫向滑動。單邊支重輪和雙邊支重輪共同形成滾道,履帶在軌道上滾動。當履帶母線與托輪齒塊的中心線和導向輪的中心線不重合時,會導致支重輪啃咬履帶鏈軌。
驅動輪與軌道之間的側隙大,一般不會發(fā)生啃軌。但是,如果齒塊的中心線與引導輪和支重輪的中心線不重合,也會發(fā)生啃軌。特別是在半軸壓裝時發(fā)生半軸偏斜或者在工作一段時間后半軸因剛度問題而發(fā)生疲勞變形,這時驅動輪與臺車架中心出現夾角,驅動輪在旋轉的過程中給軌鏈有一個向外或者向里的驅動力。推土機在前進或者倒退時履帶就會向外側或者向里測發(fā)生偏移。從而使軌鏈與驅動鏈齒之間發(fā)生啃軌。
五、鏈條的直線性超差引起啃軌,在使用中無法克服,只有通過更換合格的軌鏈節(jié)才能解決。
六、使用不當
推土機在使用過程中如果長期在斜坡上一個方向工作時間過長,在低處的一邊履帶節(jié)會受到嚴重磨損。因而在斜坡上工作時盡量正向工作與反向工作時間相同,使兩邊都受到均勻的磨損,延長行走裝置壽命。
綜上所述,啃軌現象不僅與臺車架的焊接,加工質量,剛度以及裝配調整有關還與半軸的支撐剛度、壓裝控制有關。因此,為了避免啃軌現象的發(fā)生,需提高臺車架的制造質量、裝配質量、半軸支撐結構的設計及半軸壓裝時垂直度的控制,才能有效地防止啃軌現象的發(fā)生延長行走裝置的使用壽命,提高整機作業(y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