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的福特剛剛遭遇連續(xù)三年的銷量下跌,在中國市場的銷量來到低谷,福特的高端品牌從那一刻起,就不再端著了。
緊接著,先是冒險家,到飛行家,再到新一代航海家,銷量節(jié)節(jié)攀升,林肯仿佛找到了漸入佳境的感覺。
去年的林肯“三劍客”鉚足勁兒出了7款新車,銷量也超越了美國本土市場,福特中國似乎看到了振興美國往日“國貨之光”的希望。
對于林肯“三劍客”銷量的攀升,毛京波歸結為三個信條:“美式豪華的品牌定位”、“‘林肯之道’的客戶體驗”,以及“價值營銷的銷售管理”。
誠然,從銷量來看,國產化的林肯成為帶動福特中國扭虧為盈的關鍵角色??墒牵瑸閆世代用戶傾力打造的林肯Z,在剛剛上市的最近一個多月里,官方卻連銷量都沒有公布,網上對這款車質疑的聲音也比較多。
從長安林肯推出冒險家以來,林肯品牌有逐漸做大的趨勢。可是林肯Z為何遭到質疑呢?究竟是國內用戶變心太快,還是林肯沒看懂中國用戶?
林肯Z:豪華品牌毀于中國特供?
林肯Z的銷量如何呢?
雖然林肯Z在3月份的銷量沒有公布出來,但是從林肯總銷量和其他車型的銷量數據依然可以計算出來。
林肯汽車公布的今年一季度銷量為19471輛,其它車型的銷量為18020輛,可以得出批發(fā)銷量為1451輛。零售銷量則更少,根據某易平臺的統(tǒng)計,全國上險數據只有幾百輛。
如果考慮到林肯Z在上市之前已經預售了將近兩個月,又有初期的營銷造勢和B站年輕流量的加持,這樣的開門成績已經可以用“慘淡”二字來形容。
為何林肯Z抓不住年輕人的心?毛京波的“三個信條”為何不管用了?直觀地來看,大概有以下兩個原因:
首先,林肯Z不同于之前的“三劍客”,是一款地地道道的“中國特供車”,這一點為林肯Z帶來了一些爭議。
每個市場的用戶對車型的訴求不同,本土化其實是更受歡迎的。最早在國內玩特供車、并且吃到這波紅利的,是那個“最懂中國用戶”的大眾。看到朗逸、寶來暢銷多年而不衰,其他車企當然忍不住紛紛效仿。
但是中國的特供車被用戶詬病,主要是目前的特供車的紅利期已過。
一方面,一旦吸引國內汽車用戶的辦法太過輕而易舉,特供車大肆的減配和偷工減料現(xiàn)象就難免發(fā)生了。另一方面,沒有品牌力加持的本土車企,必須在性價比和產品力方面給用戶足夠的誠意。在這種對比之下,導致時間越往后,特供車的風評就越差。
美系車當中,最先推出特供車的不是福特,而是通用。從低端的雪佛蘭、到更高端一些的別克,通用已經推出不下十款針對中國市場的特供車,別克對中國市場的依賴甚至遠遠超過了大眾,可是,為了維護品牌勢能,旗下豪華品牌凱迪拉克還堅守著最后的倔強。
和通用相比,福特讓旗下林肯走向國產化,其實已經突破“豪華品牌堅持全球車”的底線。林肯Z聚焦的市場區(qū)域非常明確,就是基于中國市場規(guī)模和國人消費者的偏好,定向開發(fā)的一款本土“特供版”車型,至于是不是尊貴的“全球車”已經難以顧及。
另一方面,林肯作為豪華品牌,之所以敢于放下心理包袱推出面向中國市場的林肯Z,也是因為看到了當下中國用戶對智能化的訴求較高。
在2020年,中國智能網聯(lián)汽車的滲透率已經達到15%左右,而且根據相關機構預測,2025年這個數字有望超過75%,高于全球市場平均水平。再考慮到中國市場的規(guī)模,福特中國索性把智能研發(fā)機構都搬到了中國。
然而,從林肯Z一開局就露出疲態(tài)的銷量來看,“美式豪華的品牌定位”顯然還無法俘獲年輕人的心智,這個時候被指“特供就談不上豪華”也就在所難免了。
此外,讓林肯Z掉價的另外一個槽點是“換殼蒙迪歐”。
網友的質疑其實并非沒有道理。從外觀上看,林肯Z和蒙迪歐在整體造型、腰線、A/B柱等多處設計都非常相似。在發(fā)動機的配置方面,盡管兩車搭載的發(fā)動機型號都是橫置布局的CAF488WQC,排量也同為1999mL。
但林肯Z畢竟是豪華車,為了能在產品定位上“鄙視”蒙迪歐,還是要有一個更有說服力的差異。
于是令人稱奇的操作發(fā)生了——林肯Z要加95號汽油,而蒙迪歐只配加92號。這究竟是不是智商稅,或許很多人心中已經有答案了。